无量寿经变画
名称
无量寿经变画
编号
P.4514.10.1
年代
待更新
材质
待更新
语言
中文
现收藏地
法国国家图书馆
尺寸
简述
待更新
*以下文本内容由DeepSeek与腾讯混元生成,仅供参考。
可以用语言描述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能够被命名的概念,也不是永恒的概念。 无名的状态,是天地形成的本源;有名的事物,是万物产生的根基。 所以保持无欲的心态,才能观察道的精妙;带着探求的视角,才能认知万物的规律。 这两者同出一源却名称不同,都是通向真理的途径,这就是理解玄妙之门的钥匙。
A Tao that can be described in language is not an eternal Tao; a concept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an eternal concept. The nameless state is the origin of the form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famous th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mergence of all things. Therefore, only by maintaining a non-desire mentality can we observe the subtleties of Tao; only with a probing perspective can we recognize the laws of all things. These two come from the same source but have different names. They are both ways to truth. This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door of mystery.
La Parole qui peut être décrite par des mots n'est pas la Parole éternelle ; un concept qui peut être nommé n'est pas non plus un concept éternel. L'état sans nom est l'origine de la formation du ciel et de la terre ; les choses connues sont la base de la production de toutes choses. Ainsi, en gardant un état d'esprit sans désir, vous pouvez observer la subtilité du Tao ; avec une perspective d'exploration, vous pouvez connaître les lois de toutes choses. Ces deux sont de la même source, mais de noms différents, et ils conduisent à la vérité, qui est la clé de la compréhension de la porte mystérieuse.
言葉で記述できる道は永遠の道ではなく、名前を付けることができる概念も永遠の概念ではありません 名前のない状態は天地の起源であり、有名なものは万物の起源である。 ですから、無欲な心を保ち、道の繊細さを観察し、探求の観点を持って、万物の法則を知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同じ源から来ているが、名前は異なるが、どちらも真理への道であり、神秘の扉を理解する鍵である。
查看更多
### 成书背景 约公元前6世纪由老子(李耳)撰写,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催生的哲学反思 ### 核心思想 - 提出"道"与"名"的辩证关系 - 揭示"有"与"无"的哲学范畴 - 开创中国本体论哲学先河 ### 历史影响 - 道家思想奠基之作,被译成50余种语言 - 影响中国哲学、政治、艺术2500余年 - 1973年马王堆出土帛书版提供新研究材料 ### 现代价值 - 2021年全球发行量仅次于《圣经》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 应用于现代管理、生态保护、心理治疗领域
###Background of the book Written by Lao Tzu (Li Er) about the 6th century BC,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social upheaval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Core idea - Propos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ao" and "name" - Reveal the philosophical categories of "being" and "nothing" - Pioneering Ontology Philosophy in China ###Historical influence - The foundation work of Taoist though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50 languages - Influenced China's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art for more than 2500 years - The silk book edition unearthed in Mawangdui in 1973 provides new research materials ###Modern value - Global circulation in 2021 will be second only to the Bible - Included in the 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 by UNESCO - Applied in the fields of modern manage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psychotherapy
# # # Livre de fond Réflexion philosophique sur les changements sociaux au printemps et à l'automne pendant la période des Royaumes combattants, écrite par Lao Tzu (Li Er) au 6ème siècle avant JC. # # Idée de base - La relation dialectique entre le Tao et le Ming - Révéler la catégorie philosophique de « avoir » et « ne rien » - Pionnier de la philosophie ontologique chinoise # # # Impact historique - L'ouvrage fondateur de la pensée taoïste a été traduit en plus de 50 langues - Il a influencé la philosophie, la politique et l'art chinois pendant plus de 2500 ans. - L'édition du livre en soie découverte à Mawangdui en 1973 fournit de nouveaux matériaux de recherche * * Valeur moderne - Deuxième livre en circulation mondiale après la Bible en 2021 - Inscrit sur la liste des mémoires du monde par l'UNESCO - Appliqué dans la gestion moderne, la protection écologique, la psychothérapie
##ブックの背景 紀元前6世紀頃に老子(李耳)によって書かれた春秋戦国時代の社会激変から生まれた哲学的考察 ###コアアイデア - “道”と“名”の弁証法関係を提示する - “有”と“無”の哲学的カテゴリーを明らかにする - 中国哲学の先駆者 ##歴史的影響 - 道教思想の基礎は50以上の言語に翻訳されている - 250 0年以上にわたる中国の哲学、政治、芸術に影響を与えた - 1973年馬王堆出土のパラオブック版が新たな研究資料を提供 ##現代の価値観 - 2021年までに聖書に次ぐ世界的な発行部数 - ユネスコ世界記憶リストに登録 - 現代管理、生態保護、心理療法の分野に応用
查看更多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日本語
莫高窟第012窟主室南壁
莫高窟第066窟主室北壁
莫高窟第103窟主室北壁
莫高窟第112窟主室南壁
莫高窟第172窟主室南壁
莫高窟第172窟主室北壁
莫高窟第194窟主室北壁
莫高窟第217窟主室北壁
莫高窟第320窟主室北壁
莫高窟第321窟主室北壁
榆林窟第003窟主室南壁
榆林窟第025窟主室南壁
藏经大小乘经律论录 法王记
P.5029L13
一切论音义点经录
田亩四至
论语集解
佛堂文 赞功德文第二 禳灾文 患文第四 亡文第五
有疑问?找AI助手!
链接已复制!
已收藏这幅作品到个人收藏室
AI小助手
欢迎来到数字藏经洞的历史宝库!我是你的智能助手,随时为你提供帮助和建议。这里有无数的宝藏等待你来发现,无论是文献、绢画、雕塑还是壁画,都可以尽情探索。请注意,回复内容由AI助手生成哦,仅供参考!记得保护隐私和核实信息,保持谨慎哦~
无量寿经变画的保存现状
藏经洞在哪里
经卷为什么珍贵
稍等片刻,AI正在解锁知识宝藏
主页
检索
经卷
绢画
缀合目录
文献知见录
识文释字
贡献榜
我的藏经洞
收藏室
辅助研究
文字纠正与识别
我的消息
云游戏
数字敦煌
数字敦煌资源库
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
敦煌学研究文献库
正在分析经卷中,请稍作等待…
辅助研究
保存笔记
纠正文字
纠正坐标
纠正
此识别结果由AI生成,欢迎一起反馈优化!
提交建议
扫码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